搜索内容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早安心语 > 正文

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原文及翻译注释

早安心语
日期·2025-05-01 10:19

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注释

朝天子·咏喇叭

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原文及翻译注释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原文及翻译注释


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原文及翻译注释


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原文及翻译注释


王磐 〔明代〕

喇叭,唢呐,曲儿小腔儿大。官船来往乱如麻,全仗你抬声价。(唢呐 一作:锁呐; 声价 一作:身价)

译文

注释

军:指。愁:发愁。因受搅扰而怨忿。旧时为了加强对统帅的控制,常派宦官监军,以牵制长官的行动,十分讨厌。

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

原文

喇叭,唢呐,曲儿小腔儿大。官船来往乱如麻,全仗你抬声价。

译文

喇叭和唢呐,吹的曲子虽短,声音却很响亮。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,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。

作者

王磐,称为南曲之冠。明代散曲作家、画家,亦通医学。字鸿渐,江苏高邮人。少时薄科举,不应试,一生没有作过官,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,筑楼于城西,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,因自号“西楼”。正德间,宦官当权,船到高邮,辄,骚扰民间,作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一首以讽。著有《王西楼乐府》、《王西楼先生乐府》、《野菜谱》、《西楼律诗》。

朝天子咏喇叭古诗原文翻译

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原文以及翻译如下:

一、原文

喇叭,唢呐,曲儿小腔儿大。官船来往乱如麻,全仗你抬声价。军听了军愁,民听了民怕。哪里去辨甚么真共?眼见的吹翻了这家,吹伤了那家,只吹的水尽鹅飞罢!

二、翻译

喇叭唢呐呜呜哇哇,曲儿小来腔儿大。官船来往乱如麻,全凭你来抬声价。听了愁,听了怕。还能到哪里去分真和?眼睁睁吹翻了这家,吹伤了那家,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!

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。

作品赏析

这首散曲开头就妙。作者起笔便写题目上的“喇叭”二字,并不迁回其辞。这样的处理,与全曲平直明快的语言风格,畅快淋漓的抒情方式,短小的文学载体是非常协调和适宜的。即使作者并不打算重墨描写“喇叭”,但“曲儿小腔儿大”这句直接的描写却是不可少的。不然,内容与题目的血脉就显得不连贯,全曲将为之逊色。

“曲儿小腔儿大”,写宦官小人得志气焰十分嚣张的情状,生动传神。“曲儿小”,暗示宦官乃宫中奴仆,本没有参政的资格,也可理解为其所作所为完完全全是小人行径。“腔儿大”,指宦官很不正常地占据要津后的得意忘形,耀武扬威。句中的“小”和“大”互为反村,给人的印象极其鲜明,是对宦官的嘲讽和蔑视,表达效果十分突出。

《朝天子咏喇叭》主旨是什么?

《朝天子咏喇叭》的主题是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虎威,残害的罪恶行径,表达了的痛恨情绪。

作者:明代散曲作家王磐

喇叭,唢呐,曲儿小腔儿大。官船来往乱如麻,全仗你抬声价。军听了军愁,民听了民怕。那里去辨甚么真共?眼见的吹翻了这家,吹伤了那家,只吹的水尽鹅飞罢!

译文:

喇叭唢呐呜呜哇哇,曲儿小来腔儿大。官船来往乱如麻,全凭你来抬声价。听了愁,听了怕。还能到哪里去分真和?眼睁睁吹翻了这家,吹伤了那家,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!

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。

这首小令可分四层,层说喇叭、唢呐最突出的特征是“曲儿小腔儿大”,暗示小人得意的情状;

第二层说喇叭、唢呐的用途,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,即为所用;

第三层展示喇叭、唢呐用途的另一面:为害军民,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,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,让老一听到喇叭、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,胆战心惊;

一层写喇叭、唢呐吹奏的结果:吹翻了这家,吹伤了那家,直吹得民穷财尽,家破人亡。曲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,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。全曲借物抒怀,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样,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,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虎威、残害的罪恶行径,表达了对他们的痛恨情绪。

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

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翻译

一、译文

喇叭,唢呐,可以吹奏的曲子都很简单,但音量特别大,能盖过一切。不论官儿大的,官儿小的,所有的官船今天来明天去如穿梭一般,全靠了喇叭、唢呐的高嗓门来抬高身价。当兵的听了后当兵的愁,听了怕。

哪里去辨别什么真?眼看见吹翻了这家人,有吹伤了那家人,只吹到了水干了,鹅也飞光了。

二、原文

喇叭,唢呐,曲儿小腔儿大。官船来往乱如麻,全仗你抬声价。军听了军愁,民听了民怕。哪里去辨甚么真共?眼见的吹翻了这家,吹伤了那家,只吹的水尽鹅飞罢!

三、出处

《朝天子·咏喇叭》

扩展资料

一、创作背景

明代正德年间,宦官(即太监)当权。他们外出时都让乐手吹吹打打,作威作福,耀武扬威。这首散曲,借咏喇叭,讽刺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,揭露了他们为非作歹、残害的罪恶行经,流露出作者愤激的感情,托物抒怀,诙谐风趣,将辛辣的讽刺寓于幽默的语言之中,令人叫绝!

二、作品赏析

此曲托物讽世,采用比喻、对比等手法,有力地抨击了明代黑暗腐朽的统治。曲调顿挫有律,文字对仗,朗朗上口,给人以诙谐幽默之感。

版权声明:图片、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@qq.com 删除